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阿尔茨海默病——残忍的文明癌症

字号:+-14
浏览次数:

近日,电影《妈妈!》上映,讲述了一位85岁母亲照顾65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D)女儿的现实主义亲情故事。电影用最温情的镜头展现最残酷的病症,AD——残忍的文明癌症。

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老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

AD并非仅是大众普遍认为的记忆障碍,同时还伴随着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症状。对于AD患者而言是自我尊严的摧毁,每天循环生活中的无解、无助、无因,正是AD的可怕之处;对患者家属而言,这是沉重的照料负担以及精神的损耗。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痴呆,本文就此点进行分享,以期通过早期预防降低AD发病率。

一、AD的危险因素

1.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多种血管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心脑血管疾病等。

2.社会心理因素

低教育程度、抑郁症、睡眠障碍等。

3.不可控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二、AD的一级预防推荐

1.高血压管理推荐

(1)建议高血压人群都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A级推荐)。

(2)高血压人群应进行高血压管理,这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

常用降低AD发病风险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等。

2.糖尿病管理推荐

(1)应该对糖尿病人群进行规范的生活方式和(或)降糖药物干预,这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

(2)建议糖尿病人群都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A级推荐)。

(3)1型糖尿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治疗(A级推荐)。

(4)二甲双胍对于体重超重(A级推荐)及无体重超重(C级推荐)的2型糖尿病人群均应作为首选药物。

3.血脂异常管理推荐

(1)建议血脂异常人群进行规范的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A级推荐)。

(2)药物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临床上建议以控制血脂异常为目标。

4.戒烟和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推荐

对于健康老年人,提倡戒烟和少量饮酒。对吸烟和过度饮酒者采取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以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风险。提倡对大多数吸烟和过度饮酒者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干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必要时采取药物干预方式(B级推荐)。

5.日常休闲活动干预推荐

建议老年人群进行智力活动(如书法、绘画、演奏乐器、广场舞等)、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150 min的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耐力训练、太极拳)和社交活动(如参加生日聚会、集体度假旅游等),有助于预防AD发病(B级推荐)。

6.营养干预推荐

认知障碍高危的老年人群提倡MIND饮食(地中海饮食与阻止高血压饮食模式的结合,在地中海饮食的基础上对绿色蔬菜和浆果类细分为不同的种类,调整了水果和鱼的摄入比例),对预防AD有益(A级推荐)。

同时倡导老年人饮食多样化。预防性保健也可不同程度预防AD。

7.教育水平管理推荐

建议对老年人群进行健康宣教,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进行终生学习,提高人群认知储备,有利于降低AD的发病风险(A级推荐)。

8.认知训练推荐

认知训练可改善健康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和多个分认知域水平。建议采用涵盖多认知领域的综合性、个体化的认知训练方案,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有氧锻炼和神经调控技术等其他非药物治疗,进行多形式综合干预(A级推荐)。

9.抑郁管理推荐

(1)对于合并抑郁症的AD高危人群使用抗抑郁药物+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可能会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A级推荐)。

(2)建议对AD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抑郁筛查。临床上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B级推荐)。

10.睡眠障碍管理推荐

建议对AD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首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同时应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及风险。推荐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级推荐)。

11.特殊感觉(视、听觉)障碍管理推荐

(1)加强宣传以提高老年人群对视觉障碍的认识,并定期筛查老年人视觉问题,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治疗白内障等视觉障碍(C级推荐)。

(2)应加强宣传以提高老年人群对听力损伤和听力康复的认识,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听力损伤相关筛查并佩戴助听器或使用人工耳蜗(B级推荐)。

12.脑外伤管理推荐

建议对有脑外伤史的老年人尽早进行认知康复训练(A级推荐)。

大家对乙肝或许都不陌生,我们对大三阳、小三阳等词语也是耳熟能详。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乙型肝炎,其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死亡统计显示,在我国四十多种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依然是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认识乙肝。

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它有其独特的抗原抗体系统,抗原系统是乙肝病毒有其独特的蛋白质,其可以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独特的免疫物质抗体,即乙肝五项检查内容,也是确诊分析乙肝患者病情的重要指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都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在身体里有活跃期和休息期,乙肝病毒活跃会损伤我们的肝脏,使我们产生相应的症状,而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相关病毒检查为阳性,然而肝功能指标并没有改变,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症状,这部分患者叫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

首先认识传播途径才能正确认识并预防传染病,乙肝病毒简称HBV,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其中成年人主要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HBV经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造成血液传播,如修足纹身、扎耳洞、共用剃刀和牙具,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这些都是感染HBV的高危行为。HBV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会被我们免疫系统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清除,部分未被清除的病毒通过包膜与肝细胞融合的形式进入肝细胞,HBV并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损伤主要包括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纤维化甚至癌变。经历乙肝肝损伤、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这就是HBV损伤我们肝脏最主要的机理。

大、小三阳都是比较常见的乙肝感染类型,但是代表的意义不同,通常情况下大三阳体内病毒复制得非常活跃,病毒含量比较高,传染性比较强,可以说是所有乙肝感染类型中传染性最强的一种,随着机体免疫控制的发生,大三阳可以转化成小三阳,通常病毒复制进入到低水平,这种情况传染性也会随之下降。

大小三阳只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类型,和病情的轻重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通过肝功能以及其他的检查来了解具体的病情。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的复制,病毒DNA检查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依靠DNA的复制完成的,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就越活跃。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的病人,一旦发现患有乙肝,就建议检测HBV-DNA。一般来说,每一个病人会表现不一样,如果在一个病毒的活跃期,乙肝病毒DNA检测可能需要频一些,1-2个月就应该检测一次,如果在病毒的耐受期,病情相对比较稳定,可以3-6个月检测一次。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定期检测HBV-DNA,一般来说,至少三个月需要检测一次,乙肝病毒DNA检测报告包括定性和定量,定性是确定阴性还是阳性,乙肝病毒DNA的正常值为阴性,定性测得的阳性说明病毒容易传染给他人,阴性不容易传染给他人。有时定性诊断比定量诊断更有价值,一般把数值大于10的三次方定为阳性,10^3-5次方定为低量复制,10^5-7为中等量,大于10^7为大量。但也要考虑到实验观察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

最新的国际资料表明,疾病进展相关的病毒DNA水平阈值尚不清楚,即使HBV-DNA水平持续低于10^4copies/mL,也可能乙肝病毒存在进一步发展,因此HBV DNA病毒数值应该越低越好,国际建议的HBV DNA检测正常值应该是<50copies/mL。

肝功能主要通过指标看肝脏受损程度,一直服药,不喝酒,首先只要是药物都会或多或少对肝脏有损害的。肝硬化是乙肝发展的一个时期,病理发展终末期是肝癌。死因有很多种,引起并发症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统计以及经验来看,乙肝患者50岁以上寿命的较为常见,至于活多久因人而异,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得了乙肝之后有可能活到80岁以上,得了乙肝不是绝症,如果体内携带乙肝病毒,只要不向肝硬化发展,寿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要做好肝脏的保养,肝脏最怕喝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害作用,所以要做到滴酒不沾。此外,注意不要熬夜,长期熬夜会使肝脏得不到休息,使肝脏解毒能力下降,也会诱发肝炎活动。也不要吃添加剂过多的食物,添加剂都是化学人工合成的,吃太多之后只会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还要做好定期的体检,如果有问题,及时治疗。如果做好以上的生活调养,寿命基本可以和未感染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