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目前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随着入境人员的增加,会不会有新毒株输入?没“阳”过的人还会感染吗?近期会不会出现新一波疫情?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与会专家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BA.5.2和BF.7仍是主要流行毒株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了我国对新冠病毒的监测数据。他透露,1月1日以来,全国各口岸入境人员中监测到39种病毒进化分支,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陈操介绍,我国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监测方案,指导各地对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进行监测,根据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的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研判。
没“阳”过的人感染风险较低
目前,全国大规模流行的高峰期已过,但仍有部分人没有“阳”过。他们的感染风险如何?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此前新冠病毒全国性大规模流行期间,感染风险比较高,这部分人都没有发生感染,可能是得益于有效的防护措施,也或者是其自身免疫保护力比较强。目前,全国范围内感染的风险处于低位水平,他们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吴尊友对没有“阳”过的人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预防感染;二是如果符合条件,可以接种疫苗或打加强针。
新冠病毒致病性在下降
新冠病毒流行3年来,学界对该病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发现,病毒持续变异呈现出传染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致病性减弱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的死亡和病例数的比例从2020年的2.33%下降到2022年的0.28%。这表明,在疫苗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
但仍然有很多人担心会再出现一波大规模的新冠疫情。吴尊友表示,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
他认为,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但是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抗体检测为国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针对近期多地开展的新冠抗体检测服务,陈操解释,抗体检测又称为血清学调查,通过该调查,可以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尤其是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
“全人群对于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保护水平如何,免疫持久性如何?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血清学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陈操说。
他介绍,健康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后或者接种新冠疫苗后,在体内会留存免疫应答诱导的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如果能通过全人群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就可以为国家调整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