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之光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人工心脏技术是无法替代心脏移植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表示,在供体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人工心脏展现出无可比拟的时空优势,帮助患者过渡到心脏移植,让患者有机会等到移植心脏。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构成了现代医学的“双生花”。

  4月26日,是该院连续举办“4.26爱心日”的第21年,不仅为了呼吁人们关爱心脏,也为了铭记我国心外科著名专家、原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夏求明教授为我国心移植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1992年4月26日,夏求明教授主刀、上百位专家及20多个科室通力合作,克服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杨玉民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一年杨玉民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并于第二年喜得千金。手术成功的消息振奋了当时的医学界,国内沉寂十余年之久的器官移植工作再次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活动当天,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纪录保持者、术后31年的“换心人”于文峰和术后18年的“换心人”孙立滨,以及今年3月初在哈医大二院成功接受人工心脏手术的贾道宽也都来到了现场,一起庆祝这个属于“爱心”人士的节日。

  如今,人工心脏已成为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为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也为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带来了长期治疗的可能性。

  于波教授表示,经验表明,接受人工心脏过渡治疗的患者,移植后5年生存率比直接移植者提高19%,印证了两种技术序贯使用的协同效应。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田海教授介绍,人工心脏的学名叫“心室辅助装置”,它并非取代心脏,而是化身“超级外援”。人工心脏通过入血管连接左心室,将血液抽出后加压泵送入主动脉,直接分担心脏60%-80%的工作量。

  因此,可以理解为人工心脏不是让心脏退休,而是帮它减负,部分患者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心功能有可能可以恢复。人工心脏本体植入体内,但控制器、电池需要外置,通常放在随身背包中,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可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需要每天检查电量,避免剧烈碰撞,并定期为电池充电,类似于手机充电。

  目前,国内部分患者佩戴已超过7年,国际上则有患者配戴超过16年。

  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原位心脏移植依然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因此,哈医大二院心脏移植团队在活动中呼吁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让生命突破生与死的藩篱,让爱和生命得到延续。